大行皇帝上庙号“宪宗”,谥号烈皇帝,史称景烈帝。不日,监国长达十年之久的太子景珂于太和殿即位,诏令天下,立太子妃卫氏为皇后,次年改元嘉熙,是为日后的景宣帝。
六月,葬先帝于皇陵,同时下令将先帝生前宠臣,早在十年前就已亡逝的前近卫营大统领原太子太傅永宁侯卫衍之骸骨从卫家祖坟起出,陪葬于先帝身侧。
此令一出,朝野哗然,群臣苦谏,然宣帝景珂却一意孤行,无人可阻。
皇后卫氏听闻此令,深夜见驾,苦劝无果之下,终于问出了多年来的疑问:“这么多年来,陛下真的爱过臣妾吗?”
一霎那景珂无言以对。他爱她,或者他只是必须爱她,这个问题他以前从来不愿去深究,到了如今,则没有再去深究的必要。
他才华卓越文可治国武可拓疆,有明君之资质,有仁君之宽厚;他忠义孝悌勤政爱民,得朝臣之信赖百姓之爱戴,故先帝不以嫡庶为先后,不以长幼论尊卑,传之以大统,以期将这盛世繁华延续下去,这就是景史上记载的关于他能以庶子幼子身份先登储位后继大宝的原委。至于真相,帝王书写的史册从来就容不得真相,无数的真相早就被斑斑血迹掩去,再也无处可寻。
或许,后世会流传他愿为美人舍弃江山的佳话,会感叹他一生唯一后的深情厚爱,却无人会去探究那些山盟海誓情深意重后面的种种原因。
那一夜,皇后愤而离去后,景珂独自一人面对着御案上摊开的景史正册,默然无语很久以后终于提起了笔。
群臣问他为什么,皇后问他为什么,其实很多年前他也问过他的父皇为什么,那时候没人肯回答,而现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已躺在地下,就算想要回答也不可能。至于史册,经过他父皇篡改的史册早已七零八落,所有的真相已经无迹可寻,纵使还有些蛛丝马迹残存,他今天坐在这里改写以后也就差不多了。
他一边写一边想起很多往事。很多人都问过他执着于这把椅子的原因,他也无数次回答过这个问题,答案因人而异,永远都不会相同,至于真正的原因,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坦言过。
到了今夜他终于可以坦诚,他执着了数十年的东西其实就是那么一点点小小的权力,不过就是笔墨书写历史的权力,其他的,仅仅是点缀。
摊在他面前的史册记录了先帝一朝的三个时期,从隆盛到天启,最后是永彪史册的弘庆盛世,每一个时期都有无数的秘密隐藏在字里行间,等待着有缘人将它们串连起来。那一夜,他的目光掠过那一行行墨字,多年来始终困扰着他的某些疑惑终于拼凑出了最后的一角,然后,在他的笔下,那些真相再一次被掩藏。
胜利者书写的史书永远只能留下他们允许留下的东西。
在他的笔下将被盖棺定论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忠臣良将能人志士辈出的时代,那个时代由无数的鲜花无数的功绩组成,那个时代将会获得后世无数的赞誉,至于盛世繁华背后的斑斑血迹,成王败寇后面的诸多残酷厮杀,史册上留给他们的最多是寥寥数语,甚至连那寥寥数语,也是史官们用他们的生命换回来的。
景珂想起很多年前,太傅对他说:“珂儿,要善待百姓。”
为了那句话,他努力成为太傅所希冀的明君仁君。
他想起最后的那一刻,父皇对他说:“珂儿,这戏你既已开演,就演到最后吧。”
他的父皇始终不相信他,以为他一直是在演戏,为了那至高的权力欺骗了天下所有的人。不过就算到了最后的那一刻他依然没有为自己辩解,那些事他做了就是做了,无论是为了什么原因去做的早就不重要,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不需要为自己辩解也没有必要辩解,就算这世上所有的人都不肯相信他,只要他在意的那个人对他深信不疑过,就已经足够。
至于他的父皇信不信他,其他人信不信他,与他有什么关系?
第一章 奉城之战
弘庆四年夏,南夷国都奉城北部景军主帅驻地附近的一处高岗。
南夷地处极南之地,全年多浓雾天气。此时,夏日的雾气被正午的阳光暴晒后,开始慢慢散去,景骊驻马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极目远眺。远处始终在雾气里面若隐若现的南夷国都奉城终于被一层层剥去了它神秘的面纱,袒露在他的眼前。
“陛下,奉城密报。”远处隐约传来传令兵的声响,然后是交接的声音,最后一阵策马向前的声响过后,身后传来卫衍的禀告声。
景骊回头望了眼退后半个多马身距离处卫衍双手呈上的密报,并没有伸手去接,只是将马鞭在手上绕了几圈,用下巴示意他趋马上前。
一步,两步,三步,卫衍虽然奉命上前,不过眼中的神情很明显是在疑惑他为什么不肯接过去,他懒得多废口舌向某个笨蛋解释原因,只是继续示意他向前。
枉费他多年的调教,卫衍依然还是愚笨如昔,对他而言也不知道该算是幸还是不幸。他挑了挑眉头,想到这个问题,心中就有些郁闷,不过,有很多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愚笨也有愚笨的好处,很多时候因为卫衍的愚笨,他们之间那些放在旁人身上也许会很严重的矛盾可以很简单地解决。
但是,很多时候,人心难免不足,得到了一样就会忍不住要求更多,以至于到了现在,他有时候忍不住假设如果卫衍该
喜欢景帝纪事(H)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