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首页 >> 经典耽美 >> 《海鸥教授》(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mbook2.com/122669/

海鸥教授 十一(2/3)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发声: 语速:

p>

素梅听了笑了,“这年月,还记得那个。什么好东西。”

“三十年前我出国,你给我下过一碗鸡蛋面,好吃,还记得。”丁一笑得像个孩子。许多年以前丁一出国,那时物质贫乏,小毛和素梅用了一碗鸡蛋面为他饯行,在当时,这可是好招待。时隔多年,丁一当然还记得。素梅被他的话感动,打开煤气炉,为他下了一碗鸡蛋面,上面放了葱花,浇上麻油,立刻香气扑鼻。热气腾腾中,丁一哗啦哗啦带着响声将一碗面条很快收拾进了肚子里去,心满意足。素梅在一旁满意地看着,怜爱地直摇头,嘴里说:“哪里像个教授的吃相。”

丁一从素梅家里出来,沿街逛商店,想给太太买点东西。一路看去,他什么都没舍得买,因为太贵。丁一已经三年没有回来了,没想到中国的物价一下窜得比美国还贵。在美国时,时不时听见回中国的同事朋友提到中国的物价贵,说在中国买东西不值,当时没在意,现在发现果不其然。他踅进了一家类似于美国一样的大商场,里面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欢迎光临”,两旁服务员躬着身子笑容可掬,亲切之声不绝于耳。他看中了一件毛衣,花色做工均满意,太太一定喜欢。于是翻看价钱,我的妈,标价四千多元人民币。十多年前,丁一给太太买过一件类似质地的毛衣,大概两三百元人民币。在美国,一百多美元就能买很好的一件毛衣了,算下来也不过六七百人民币。难怪许多到美国去旅游的中国人喜欢购物带回中国,美其名曰扫货。一个“扫”字,就将买便宜东西的心态勾画表露无遗。丁一又看了几件,都是贵得离谱,他怕买回去了太太会责备自己不会买东西,于是作罢。

丁一在明晃晃的商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着,人来人往,让眼睛度过欢乐时光,脑子里想起了二三十年前的许多往事。刚出国那会,每次回国都要买许多东西,特别是电器产品。当时国家规定每个人可以带八大件,算是对出国留学人员的特别优惠,只能在北京上海的指定留学人员服务部地点购买提货。有次丁一买了电器出门,几个搬运工抢着用三轮车搬运他的东西到火车站,丁一告诉他们服务部有专车送到火车站,结果招来搬运工破口大骂,扬言要砸他的东西。当他将东西终于运回了家,楼上楼下隔壁左右邻居都拥挤到他家狭小的空间里来看稀奇,丁一只得一一示范彩电,音响,录放机。他为大家放了一盘从美国带来的邓丽君的唱歌录像带,那绵绵之音从音响里缓缓输出,穿着暴露的邓丽君在彩电里轻歌曼舞,脉脉含情,勾人魂魄,看得所有的人都悄无声息,瞪大了眼静静聆听,完了啧啧连声,无一不为邓丽君倾倒,向往国外的文化生活。有人小声地问这位美人是谁,太封资修,像个妖精。丁一告诉她是邓丽君,大家都摇摇头说不认识。丁一说是一位台湾的歌星,结果大家一听吓坏了,马上一哄而散,这里有敌特情况,那时听美国之音都是不允许的,结果引来了居委会的人。来人满脸警惕,背着手两眼盯着录音机问丁一是不是台湾派来的特务,丁一好笑说不是。那为什么播放台湾的反动音乐,来人表情严肃,让丁一拿出相关证件装模作样地检查。结果他指着中国护照上的英文说这是不是密电码,搞得丁一哭笑不得,向他解释是中国护照。

那时中国什么都没有,所以大家都从国外往中国带东西,谁家里要是有人在国外,那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后来中国慢慢发达了,资独资企业遍地开花,生产的东西多且便宜,于是回国的人都像大款,挥金如土,从中国往美国带东西,买东西不太考虑价钱。丁一每次回国都要买一双皮鞋,一瓶茅台或泸州老窖。有一次还买了一台cvd卡拉ok录放机回美国,供朋友和同事娱乐。不成想随着生活的慢慢富裕,中国物价步步升高,一直到现在又反过来了,从新回到从国外带东西回中国的时代,却是因为中国的东西太贵,钱太多。这一个循环,也不过只用了短短三十来年的时间。丁一脑子里把时光捋了一遍,不知不觉转到卖皮鞋的地方,小巧的装饰灯将放在货架上的一双双式样新颖的皮鞋照得铮亮,各个厂家的产品争奇斗艳,国内的国外的,花样繁多,一般标价都在千元以上。丁一特地找到自己脚上穿的一双意大利皮鞋,标价四千多元人民币。

丁一正看得发怔,一个个子纤巧的服务小姐走过来热情推销,花言巧语,肢体语言丰富,百般纠缠。丁一无法脱身,只好指着脚说:“我脚上就是穿的这种鞋,在美国买不过一百美元左右。”小姐于是不再纠缠,怏怏离去。丁一听许多到过中国的朋友说,他们的亲戚告诉他们,如果那些外国货是真的,买了也就算了,图个品位,问题是许多是假货,山寨产品。

他看看手表,还有点时间,决定不买东西做些无谓的徒劳,还不如到外面去转转。出了商店的门,丁一要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黄鹤楼。在武昌桥头下面丁一下了车。抬头看去,满眼都是店铺林立,繁华地带,车水马龙。在美国清净惯了,丁一已经不太习惯这人满为患嘈杂的感觉。路边的桥墩上有一行小字写着《黄鹤楼故址》。一九五七年为了修建长江大桥,苏联专家建议大桥从黄鹤楼故址通过,因为这里是两岸直线距离最短的地方。他的同龄人中,有许多人的名字叫大桥,就像美国许多人叫汤

喜欢《海鸥教授》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海鸥教授 十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高中生被肏日常(乱伦np) 女大学生宿舍506 父女情深 被催眠暴奸的冷艳美母 被强奸的妈妈 乡村艳情(高 H,大叔受,产乳生子) 娇嫩的好女儿 惩罚军服系列(全)-风弄 乡村暴操乱伦 我和表姐妹的性事
经典收藏 当前男友成了我的黑粉 改造琏二爷[红楼] 超英宠物店 [综]自从我接手了本丸这群祖宗 吃安利吗亲[综英美] 理性讨论,谁哥最傻[综英美] 我只想好好建座城 平凡而不简单 别谈恋爱,戒了 如音随行
最近更新 争得薄情 爱你就玩坏你 妖孽王爷到现代 秋枫如火 重生之独立 忽逢桃花林 穿越成反派 [双性]赌局 相伴 论文案的作死之路
《海鸥教授》 超级版主 - 《海鸥教授》 全文阅读 - 《海鸥教授》 txt下载 - 《海鸥教授》 最新章节" - 好看的经典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