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是3月27日晚间彻底占领沈阳,山田乙三是3月28日上午到的长春,刘一民是3月29日晚上开的东北局会议,到了3月30日上午一大早,东北人民抗日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主力已经兵临四平城下了。
四平原名四平街,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日俄战争前,四平只有7000余人,只是一个小集镇。由于俄国人在此开商埠,修筑铁路,四平成了洮南、洮安、辽河一带的皮毛、谷物集散地,商业逐渐繁荣,人口很快增至3万。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占领四平,商业更为发达繁荣,人口由3万增至6万。到“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划区设四平省,此地为省会,人口增至11万,市区南北长9里、东西长8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成了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
长春到沈阳的铁路从四平城中间穿过,把城区分为道东和道西两部分。
四平军事地位重要,但那是对于双方争战时说的。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四平仅仅驻有一个中队,另有一个宪兵分队,保护所谓的满铁附属地。九一八事变后,四平处于沈阳与长春只见,也就是日伪军眼里的奉天与新京之间,属于日伪统治的腹地中的腹地,主要以宪兵队来维持治安,驻军仅仅是一个大队。等到四平省设立,处于统治四平地区的需要,日军在这里驻扎了一个独立守备队,也就是日苏战争前夕成立的关东防卫军的独立第三守备队。
梅津美治郎死前在东北的兵力部署实际上是外重内轻,防御重点仍然是苏联。因此,他把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第二十军都部署在蒙古、远东地区或者是黑龙北部、东部地区,吉林地区主要是关东军直辖部队驻扎,辽宁就全部是关东防卫军驻扎了。伪满军则是按照原来的六个军管区驻防。
这种部署现在看来简直就是把辽宁送给东北人民抗日民主联军的。但是,梅津美治郎当初如此部署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也是经过日军大本营批准的,原因是日本人一心想把蒙古、远东彻底日化,不驻扎重兵不行。至于满洲腹地,日本人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统治,已经归顺了,由关东防卫军和关东军直辖部队和伪满洲国防军驻扎就行了。
梅津美治郎、日军大本营的魔头们,谁能想到刘一民敢于登陆东北、直捣东北腹地呢?
四平省是从奉天省和吉林省划出来的,共有四平街市、梨树县、开原县、西丰县、双辽县、海龙县、东丰县、西安县、昌图县、长岭县等一市九县,日军独立第三守备队分别驻守在这些地区,一个县平均不到一个大队,全靠宪兵、警察维持统治。
此时,四平地区的日军独立第三守备队早已经接到刘一民部攻占沈阳的情报了,已经开始收缩部队,准备固守四平。等到开原陷落的消息传来,尚未完成收缩兵力的日军独立第三守备队一边向关东军司令部紧急求援,一遍在四平城内开始了紧急动员,把四平城内的日伪官员都武装了起来,准备参加四平守备战斗。
高原参加完东北局会议乘火车赶到四平前线的时候,装甲团和一旅已经在做攻占四平的战斗准备了。
高原不知道,历史上解放战争的时候,四平是东北野战军的两度伤心地。第一次是四平保卫战,发生在1946年5月,主席严令**守四平,提出的口号是“化四平为马德里”,目的是集结主力在四平大打,彻底挫败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攻势,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来,在东北形成国民党占领沈阳以南,我党占领长春、哈尔滨以北的战略态势。结果,激战一个月,在四平东部制高点塔子山阵地失守后,**果断下令全线撤退。这一撤,我军就一路北撤,过了松花江,国民党在东北的攻势作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幸亏蒋介石下令停止了向松花江以北追击,不然的话,东北野战军处于联络不畅、指挥失灵的困境中,局面会更加困难。第一次四平保卫战的失利,实际上是经略东北战略的失利,证明当时条件下与国民党争夺大城市和铁路线的思路不切实际,我党随即提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形势才逐渐稳定。第二次是四平攻坚战,发生在一年后的1947年6月。当时,东北野战军已经发展到40万,刚刚取得夏季攻势作战胜利,**挟大胜之威,再次发起了攻占四平的四平攻坚战。防守四平的是国民党军陈明仁部,在陈明仁的指挥下,利用四平城内的钢筋水泥结构大楼,抢修工事,各楼之间以地道想通,地道内假设电灯,把整个四平城变成了一座钢筋水泥堡垒。我军发起攻击后,当天就突破城防,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城市争夺战。结果,由于国民党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增援,我军在付出重大牺牲、攻占三分之二城区的情况下,不得不再次挥泪撤出战斗。这两次四平之战,我军都没有达到战役目的。
高原不是穿越者,自然是不知道东北野战军两次四平之战的哀伤。但是,他深受刘一民军事思想的熏陶,知道城市攻坚战的真谛是集中一切力量一举破城。而且,出发前参谋处下发的作战计划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以一部部队迂回包抄四平,切断四平与公主岭方向联系,集中装甲旅、一旅、二旅和能够动用的所有炮火,单刀直入,一举破城。
日军第三守备队可没有陈明仁守四平时那么充足的
喜欢重生之红星传奇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