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呀!”
此番看热闹的姿态全在夏安然的预料之中。明清之前,君民之间并无太大的阶级差异,见君不跪那是常事,围观君王也算不得大事。
故而,在他决意有此行之前,郅都和窦婴二人便有劝过他莫要将民众放入。
他二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那还是长安城的皇都之下的,城民都尚且如此,更不必提中山国这一小地方的民众了。
但夏安然却坚持了。
理由极其简单,他为君,亦是父,子民是他的臣亦是子,子民教化不够为他之责,哪儿有嫌弃他们会将气氛烘托得不严肃便将人阻在外头的道理?
更何况,此举他本就是想要给民众们看的。
此时,少年步步前行,面上一片肃穆,如此慎重姿态,便是因为他手上所持之物。
自窦婴将将抵达中山国之后,夏安然便书写出了一册谢恩的奏书同他的想法,使人快马前往长安。
而长安那边的反应也快,他老爹似乎也觉得之前太小气了些,对于小儿子谈不上什么的要求也只是送过来了一个“准”字。
一并还捎来了一样东西,正是夏安然手中捧着的旗子。
这据说是他祖爷爷刘邦用过的军旗,是他父王特地找出来给儿子撑场面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配乐,《国家宝藏》象王行。
真的真的太好听了。
不过开头的象鸣声其实西汉木有器具,能弄出类似声音的号角是东汉由关外传入的,为了达成效果夏喵自己做了一个,他成为了华夏大地第一个正式吹响号角的男人(喂)
但是我最喜欢的其实是22秒左右的兵戈摩擦的声音。关大洲老师真的太厉害了!每一首的编曲都超好听!
回音壁是作者君去天坛玩耍时候蹭讲解时听到的,不过据说现在其实已经没有传音效果了,扩音还有。
原理大概就和录音房一样,用的是特殊材料可是使得音波折s,he开不散s,he出去,其实要达到效果应该还要封顶……但是算算时间来不及造了。
正月十五在西汉之前都不是正式的节日,成为有记载的日子也是西汉武帝朝之后,但是最初它既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而是……咳,这个以后说。
答应我,别去搜,给作者君留一点尊严。
大汉挂什么旗作者君纠结了好久,还跑去翻了央视的各种纪录片,发现三国(东汉)基本都是挂诸侯的旗子,西汉以刘、汉比较多,当然如果是诸侯也是挂诸侯国名的,譬如梁王就会挂梁,夏喵出行时候会挂中山。
昨天说中山特产汪的……咳咳咳,中山其实不产汪,产狼。
第27章 大汉华章(25)
这面旗子上头满满的岁月痕迹, 而最重要的是,上头写的是一个隶书的汉字。
刘邦出生寻常,用他人的话便是泥腿子出身, 故而他所习文字便是隶书。后来他也跟着修习了小篆,然而在刘邦的军旗上, 无论是“汉”字亦或者“刘”字, 都是用的隶书。
用刘邦的话就是「全天下人都知道老子的出生,咱也没打算瞒着, 咱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 我刘邦可不是那般掩耳偷钟之人」。
而且刘邦个人觉得隶书的刘字其边旁的刀字更有气势一些……咳, 以上是他老爹在他小时候说过的,祖爷爷说没说过谁也不知道,倒是「汉」字确实是一直用的隶书。
这可能也是因为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当时无声的反抗, 用以讽刺分明是贵族出身,却还是出尔反尔的项羽。
直到后来重制国旗,才使用了官方字体的小篆。
夏安然也没想到这面旗居然被皇室存留了下来。在初初展开时, 夏安然只觉得上头的每一个补丁都珍贵无比,若是拿到后世, 怕是能上《国家宝藏》。
这可能真的能算作是华夏民族最珍贵的宝藏之一, 是一个帝王对自己出身毫不避讳的证明。
他捧着这面旗子,走在仪仗队的中间, 持礼器者于台阶前绕开,唯有他一人踩上阶石。
民众们虽不知他究竟想做什么,却被此气氛带动而雅雀无声。夏安然缓缓站定,随后旋身而立, 他手一抖展开了这面汉字军旗。
毛边已破,军旗中打着补丁。
不j-i,ng美, 无刺绣。
上头的字迹最初为染料,后来则是用碎布片缝上去的,可见这位汉王早期有多贫困。
夏安然微微垂目看向台下诸人,此时他本该紧张,却不知为何心情极其平静。他一字一句道:“此次由寡人升旗,”
“而寡人期待,下一次便由你们来升起我汉家旗。”
“寡人亦是在等,等一个愿擎旗,可擎旗之人。”
他一语双关,手中一展,此时恰似一阵北风,扬起了此面汉字旗。小国王接过竹竿自旗套内穿入,以粗绳将其固定在旗杆的绳结之上,其每一个动作都似是带着独特的韵律。
他右手扣杆,左手擎旗,明亮的目光看着下头。民众正无措之间,忽见开道的侍从以礼戈击地,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喜欢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