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寻人。写到此处,隋末唐初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便要登场了——李密。相比较窦建德、孟海公,隋唐小说与评书的粉丝们肯定更熟悉李密。为什么写“寻人”便要写李密,不言而喻,因为杨玄感所寻之人,正是李密。李密字玄邃,另有一字法主。此处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隋书·李密传》中只记李密字法主,而未记李密字玄邃,在《新唐书》与《旧唐书》中则二字俱记,笔者尚未对此做过更进一步的考证,姑且只能猜测是因为史书编写的时间先后以及史料的齐全度造成了这种差异,针对这处细微的差异,笔者或可于以后多做一番深究。李密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其曾祖父为当年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新唐书·李密传》形容他的样貌:“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生得一副奇人之相。李密颇有谋略,轻财好士,年轻时即小有名气。隋炀帝曾有一次见到他,见他样貌与众人不同,便问宇文述:“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宇文述回答道:“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隋炀帝大惊:“此人举手投足间皆异于常人,先不要让他承担宿卫一类的职责。”见皇上有意排挤,宇文述便帮李密支了个招,让他假装称病,以求自免官职,避避风头。李密依计而行,称病回家后开始潜心读书。有一天,李密听说隋代大儒包恺正在缑山一带游历,便欣然前往拜访。他骑在一头黄牛上,半路上读书怡情,自得其乐。正巧杨素路过,他看到细密的树林间,斑驳的阳光里,簌簌的落叶正伴着一个正在读书的少年随风而舞,老牛慢慢地挪着身躯,仿佛整个世界的节奏都为这个少年变慢了。少年手捧着一卷书,牛的角上还挂着一卷书,杨素不禁心动了,于是上前询问:“你叫什么名字?”那少年抬头回答:“李密。”杨素又打量了一下他,说:“我是宰相杨素。能不能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书呢?”少年回答:“《项羽传》。”杨素看到少年清澈的眼眸里养着一轮黑珍珠,一开一合间透着灵气,大喜道:“你读书如此刻苦,将来必成大器。我现在倒是非常愿意与你畅谈一番,听听你对世局时事有何高见。”两人遂席地而坐,海阔天空地交谈起来。许久,太阳变得不是那么耀眼了,林间的阳光也不再斑驳,而是变成了一张黄灿灿的布,整齐地铺在地上。杨素与少年相谈甚欢,回到府邸后,立刻告诉杨玄感:“李密是个奇才,你日后一定要与他倾心相交!切记!切记!”杨玄感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平日里如此骄傲的父亲会大肆夸奖一个少年,他便记住了李密这个人,要亲自验一验他的成色。
这就是“牛角挂书”的故事。
由于杨玄感此前成功的邀宠工作,隋炀帝特别命他于二伐高句丽期间在黎阳(今属河南省鹤壁市)一带督运粮草。当炀帝带着自己的“骁果”和文武百官远去辽东的时候,杨玄感故意拖慢向前线运粮的速度,同时写信秘密召跟随炀帝出征的弟弟杨玄纵和心腹万石偷偷回来,不过这两人最终都没能回来,万石在高阳(今属河北省保定市)被执事许华当做逃兵杀掉了。另一头,炀帝见粮草送来得越来越慢,便诏令杨玄感加快运粮速度,杨玄感每次都用“水路多盗,不可前后而发”这样的理由搪塞过去,时间一长,难免引起炀帝猜疑。杨玄感当然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也经常眉头紧锁,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这天他送走催粮的使者,自己一个人望着空荡荡的中原大地,隐隐地感觉到,他和炀帝之间的矛盾,已经渐渐浮出水面,起兵推翻大隋的时机,亦应该不远了,只是现在还缺少一个由头,缺少一根导火索来引燃这场战火。杨玄感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水军大将来护儿。
在二征高句丽的过程中,来护儿率水军从东莱(今属山东省烟
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