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世伯请小侄前来,所为何事”今天一大早王家就派人将自己喊来。
“马上就要到府试的时间了,主要问问贤侄什么时候动身去府城,还有就是这些天没有见你来府上借书,难道你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温文尔雅,一身正气的中年男子和蔼的对云羽问着。
“小侄已经温习的差不多了,这几日再看一些四书五经”。云羽有礼貌的回答道。
“哦,在家要常常读书,切不可贪玩枉费学业,尽早考取功名,以图来日报效国家”。
“世伯对小侄的敦敦教诲,莫敢忘。小侄一定努力折桂,定不负世伯再造之恩”。
“无需客气,当年我与你父乃是发下,一起读书,一起应试,一起中举,更是同年进士。可惜啊,你父本来比我更有前途,只是太过耿直,得罪朝中权贵。
罢了,罢了,此时已往以,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德庸打算明日赶往府城,要不你与他同去路上好有个照应”。
“多谢世伯关怀,小侄还有稍许俗物未准备好,打算再过三日起行。”云羽不想和王德庸一起拒绝道。
“那我也就不勉强你了,你自己路上多加小心,此次童生试过后也要将你和惜雪的婚事办了,不知不觉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时光易老啊。”王家老爷王承阳如是说道。
“一切尊从世伯之言。”云羽俯首称道。
“贤侄啊,好好努力,争取早日成名,也不枉你父亲所托。”王承阳又嘱咐道。
“世伯教训的是,小侄不敢忘,这就回家收拾东西,择日出发。”云羽看待得时间有些久了告辞道。
“嗯,去吧,让你母亲给你好好准备准备。”说完摆摆手示其自行离去。
从王府出来,云羽径直回家,他还有很多事要和母亲商量呢,最主要的事此去考试就需要月余时间,红薯还得母亲自己栽种。
“儿啊,你不用担心,为娘已经很明白了,你放心吧,有娘在家一定会把红薯种出来的,不过儿啊?你说的是真的吗?这红薯真的有这么高产吗?”云沈氏还是有些不相信的向云羽确认着。
“娘,你放心吧,儿子还会骗你吗?你看我们现在种的这些等到我考试回来之后都应该涨出小红薯了,到时您就知道。”看着脚下田垄上栽种的红薯幼苗,云羽一边和母亲解释道一边还不停浇水。
这可是他这几天辛苦培育出来的,虽然有点小但好歹是出苗了。好好和母亲说了种植的一切方法,云羽打算明日就出发赶往府城去考试,还是得想法去考个秀才回来,只有这样在这个社会上才会有点地位。
黎明到来,云羽带着他娘给他准备的东西动身去走向远方,他要徒步赶往府城以来参加四月举办的府试,现在出发的话路上不太耽搁,正好可以赶上考试。
迎着初升的太阳,云羽一步步的向前走着,一路上行人不断,不过大多数人都很贫穷,他们衣衫偻烂,很多都是拖家带口,要么是去投亲,要么就是去乞讨。
树挪死,人挪活。挪挪也许就能活下来,在这个年代里,停止不动不是在浪费生命,而是在等待死亡。只要不是绝望到没有一点希望谁又会甘心等待死亡呢?
也有些人衣着光鲜,坐着驴车或牛车,就像出门踏春一样,不知世间之疾苦。
慢慢日已中天,路上行人越来越少,毕竟在太阳底下行走,久了还是会热的,更会使自己饥饿。
为了能省一顿是一顿,一般在烈日下他们是很少出来的,都在树荫或桥下歇息,还能减缓饥饿。
云羽路上碰到一些同为赶路的考生,互为通报姓名后就结伴一起同行,听着他们一路高谈阔论,云羽有些无语。
叹息八股之文害人不浅啊!致使这些学子们只知道为应试而读书,不知思考其读书的用处,只为考试做官而读书。
典型的书呆子,竟不知五谷何物,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时,俗物更是一点不会,只知道吃喝用钱。想到这里云羽不禁想到一典故: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卷足而寝。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明代士子空疏不学,偏要高谈阔论,以至遭到僧人的轻视,也是咎由自取。若有真才实学,何待小僧伸脚呢?明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只考四书,五经选一,诗赋全废,造成士子只背程墨,不问实学。在经义和诗赋之间,诗赋更能测出一个人的学问,因为诗赋题目来自经史子集,而作诗赋本身就需要更好的文学修养,远较经义的腐套为优。’
所以云羽更为叹息,不过他也无力去改变什么,这是封建王朝统治者所要的效果,封其思想,许其高官,固其脚步。
这样读书人都去热衷于考试做官了,就没有人去乡间高谈阔论,都在家闭门造车呢?谁有时间去跟未开化的老百姓宣扬什么。
这样就致使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服从官府的压迫,不停的劳碌,种田交税、服役。他们认为这是天生的就该如此。
天已过半,走在路上大家都感觉肚子有些饿了,正在寻思去哪吃饭呢,正确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亭子,于是不约而同的都向亭子而去。可巧有店家在哪卖水。
只
喜欢万历之王侯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