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塑造诸葛亮这个完美的知识分子形象,告诉读书人与统治者,要想有作为必须相互配合。
在前一讲,我讲过,鱼水关系,不是具体指刘备与孔明之间的关系,鱼水关系是指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
其一,刘备与孔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在赤壁之战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鱼水关系,这是双方自愿的合作。因为此时刘备身边只有一个孔明,刘备必须依靠孔明出谋划策。尽管关、张二人不高兴,刘备也只得出面调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孔明则是初来乍到,关、张等人也没有见其有什么本领,谁都不买他的帐。孔明必然要依附在刘备身上,和刘备建立友好关系。
后来,孔明帮助刘备赢了赤壁之战,有了荆州这块根据地,孔明就变得有点居功自傲了。他们之间的鱼水关系就变成了师生关系。刘备以师礼待孔明,孔明真的将刘备当学生对待了。这一点,大家去翻阅《三国演义》就知道了。每当鲁肃来讨要荆州,孔明都教刘备,让刘备在鲁肃面前傻哭。哭得鲁肃难以为情时,孔明再出面收场。实际上,这是把刘备当傻子耍,长期下去,刘备当然受不了。后来有了庞统,有了法正,刘备就慢慢地疏远孔明了。这一点,孔明本人也有过感慨。
到了益州,刘备做了皇帝,孔明做了丞相,两人因时间的变化,地位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两人之间的鱼水关系、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孔明虽然做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名不副实。刘备并没有把孔明当丞相对待。其理由是此时的丞相孔明,刘备将其留在自己的左将军府里,“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这虽然是刘备刚刚占领益州,还没有做皇帝时候的事情,可是这个安排一直到刘备称帝,孔明封丞相时都没有改变过。只是等到刘备驾崩,孔明自己做主,才搬出左将军府,“开府治事”。刘备在益州那段时间,准确地说他们是池与水的关系。刘备修了个池子,叫“左将军府”,然后将孔明这股水,蓄到了左将军府这个池子里,看管起来了。
其次,刘禅与孔明也不是鱼水关系。
刘备去世后,孔明受刘备托孤,辅佐刘禅。这时刘禅与孔明的君臣关系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如果套用前面的说法,这时孔明完全领会了刘备在益州那段时间对待自己的作法。他在刘备驾崩后,照葫芦画瓢,为刘禅修了一个池子,叫做皇宫,把刘禅当水关在了皇宫。而且为了保证水不泛滥,专门派董允去照看皇宫这个水池子,照看刘禅这股水在皇宫这个池子里是否风平浪静,其他的一切一切,“咸决于亮”。这样,刘禅与孔明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成为了水与池子的关系。孔明是池子,刘禅是水。孔明这个池子将刘禅这股水围裹起来了!而且这样一围裹就是十二、三年。直到孔明去世,刘禅才走出皇宫。刘禅是十八岁关进皇宫的,出皇宫已是而立之年了。
其三,刘备事业的兴衰成败,说明了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建立鱼水关系的重要。
刘备是统治者的象征,孔明是读书人的象征。刘备与孔明之间关系的起起伏伏就是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关系的起起伏伏。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的起起伏伏意在告诉统治者与读书人,统治者离不开读书人,读书人离不开统治者。统治者的失败是没有或失人的失败是没有或失去了统治者为其支撑。并告诉统治者,事业兴衰成败与读书人建立鱼水关系很重要。读完《三国演义》,你就会明白《三国演义》所谓的鱼水关系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以刘备与孔明为之间起起伏伏的关系为纵线,简单作个交代。
刘备起事之初,身边虽然有关羽、张飞,后来又有了孙乾、糜竺、简雍、赵云。在刘备看来,可谓文武双全,可就是一直没有安定过,不是被吕布抢占了徐州,就是被曹操追打得满天下跑。什么原因呢?在刘备自己看来,是没有立足之本,是命运多舛。到了荆州,司马德操告诉他,不是没有立足之本,不是命运多舛的缘故,而是身边没有个像样的读书人。关、张、赵云,虽然是万人敌,却没有一个读书人摆弄。孙乾、糜竺、简雍虽是读书人,只不过是白面书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不能没有读书人的辅佐。
刘备到了荆州,有了读书人孔明的加盟。由此,在读书人孔明的辅佐下,刘备居然战胜当初打得自己满天下跑的曹操。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有了读书人的辅佐,就会取得很好的胜利。占了荆州之后,来了庞统。后来,刘备到了益州,又有了法正。读书人多了,刘备不但有了益州,而且打下了汉中,曹魏也很震惊。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应该力求更多的读书人辅佐,只有得到更多的读书人辅佐,才能不断地开疆拓土。
后来,庞统走了,法正也走了,孔明也失去了信用。刘备又因此丢了荆州,益州也危险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