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是对各卦爻象和爻辞的解释,但体例不一。如乾卦初九爻《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象》多举天地万物之象,以喻人事道德之义。
孔子据六十四卦作彖传及大象传,据三百八十四爻作小象传。
七、《系辞》
《系辞》又称《系辞传》,分上、下两篇,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是今本《易传》七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朱熹的《周易本义》依程颐之见,对《系辞》中的个别章节作了调整。
《易》有四圣。伏羲画卦,文王推衍六十四卦,武王作辞,孔子作传,皆递相发挥,以尽其义。故曰“圣人之情见乎辞”,辞者所以明象数之难明者也。
系是指系属之义,它是系于《易经》之后的,故名《系辞》。它总论全经而发扬其意义,对天理、人事及其关系作了最后的解析。作为解说《易经》全书义理的通论,包含了《易经》的大意、原理、起源和筮法,并有选择地解释了爻辞十九条。
《系辞》上篇十二章,下篇九章。上篇论述为什么创立八卦易经系统;下篇论述如何掌握使用《易经》哲理并举例说明。文中还说明了古代以蓍求卦的法则,成为象数学的依据之一。
《系辞》是《易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易学思考(1)
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创造未来。
《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学就是道器合一的学问。道器合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定位。
观念系统包括信仰、理性、价值三个主导方面。一些现代思想家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但是,绝对不能用现代科技思想作为标尺去诠释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因为语境、气象、社会精神等等都时过境迁了。自然环境变了,人、地环境变了,但辩证思维却未变,这一点对于治学来说,是需要警醒的。
传统是创造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体现在《易经》里面。《易传》中所阐发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发展和演化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奠定了基础。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观点不但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而且也是中国哲学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易经》收纳了当时整个时代的思考方法,亦深深影响着几千年后的人类思维。易学的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古代的多元化价值。春秋战国时代的智者,他们判断是非、建构思想理论的依据,从未超出《易》所建构出来的范围。孔子如此,老子亦然。
孔子赞《易》而作《易传》,使《易》呈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尤其在汉代注重经学、经释的传统下,《易》学的传授一直是以儒家为主流。司马迁所记载的传《易》诸师谱系,便是以孔子开头而单传下来的。《易》学的传授直到汉宣帝时出现了孟喜,才让解《易》的方法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孔子的易学思想虽然是目前解易的主流,但并不是唯一解法。事实上还有老子《易》、庄子《易》、董仲舒《易》、扬雄《易》、医家《易》等诸家易解,相当丰富。建立一套完整的易学体系是项伟大的工程,而清代易学家焦循却凭借其天才智慧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详见焦循《易图略》)。
易学博大精深,曲成万物而不遗,其理论体系涵容量大,叙述天人合一、y阳辩证等内涵。《易经》只是易学的主体之一。易学还包括奇门、太乙、六壬等其它应用易学流派。世人所说六壬、六爻等易术是易学的旁枝末流,实乃妄语。实际上,这些均为大宗之法,都是组成易学的中坚体系。无论从其组成结构或是功能上看,都体现着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人合一,y阳辩证等象数思想。而且,奇门、太乙、六壬等应用易学流派的产生时间不但与《易经》不相上下,甚或有超前之势。
孔子晚而喜《易》,他的态度是“不占而已矣”。孔子通过对“以德代占”思想的发挥来阐发《易》中的道德和义理,强调以“观其德义”的途径来探讨《易》中的“天之道”、“民之故”以及“物之情”的易理思想,并由此开创了儒门解易的先河,将易学引入哲理化的研习之路。自孔以后,易学分为两大学派——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使人思维更加清晰,义理使人观谋更加清明。义理与象数的有机结合使得易学有了更大的发展。及至后世,凡所谓大宗之法,皆以象数为宗,杂以五行与外应。自古以来,大宗之法多择人而授。孔门纵有三千弟子,而通其艺者不过七十二贤。圣人之道传于圣人之才,得传承者皆有定数。
中国人的主体信仰其实就是《易》的思想,只不过一如孔子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天人合一,天地一太极,万变不离其宗,尘世万物无不与我相关。
而且,中国的“神仙”也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见,易学对现代人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对个人人生节律的探究,更重要
喜欢大易识阶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