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嘉言:“动手干吗,不动手,但是,这个药一旦进入患者的口中,患者会有或生或死的变化(出生入死),实在是关系重大。”
老医生:“那又怎么样?”
喻嘉言眼睛一瞪:“怎么样?这样,我和你各立一个生死状(吾与丈各立担承),如果谁用药错了,人要是死了,要根据生死状来承担责任!”(倘至用药差误,责有所归)
这下屋子里的人全傻了,没见过这样的医生,好家伙,平生头一回!于是全都看着这二位,连患者都睁大了眼睛。
老医生尴尬地说:“我,我治疗伤寒三十多年了,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生死状!”(吾治伤寒三十余年,不知甚么承担)
喻嘉言笑了:“您别怕,立一个吧,反正患者死了您也一起死。”
老医生腿都抖了:“我不立!”
喻嘉言:“立吧,您不是挺自信的吗?”
老医生已经开始准备跑路了:“说不立就不立!”
于是喻嘉言对患者家属说:“他不敢立这个生死状,那我敢立,拿纸笔来!”
患者家属知道遇见高人了,忙拦着:“别立了,我们听您的还不行吗?”
于是,喻嘉言就开了泻下的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中的方子,只有大黄、炙甘草、芒硝三味药,为和胃泻下之方),分量是五钱,煎成以后先喝了半碗,过了一会儿,又喝了半碗。
然后,就觉着这个患者的手脚开始暖和了,人的神智也开始清醒。
这位老医生一看,人家诊断得对啊,于是就告辞:“佩服,在下告辞。”
喻嘉言一把拉住人家:“别走啊,学着点儿。”
您说这话它气不气人,于是老医生又硬着头皮站在那儿看。
把这付药都服用完以后,患者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浑身壮热(这实际是邪气有外透之机)。
大家又有些慌乱,都看着喻嘉言。
喻嘉言却笑了:“没问题,这就是要好了。”
于是又开了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证),结果是只服用了一付,患者的病就痊愈了。
哇!真是高手啊,大家掌声一片。
这个时期喻嘉言已经收了徒弟了,回到家里,徒弟忙疑惑地问他:“老师,这明明是个夹色伤寒嘛,手脚都冷了,为什么您用泻下药却能够好呢?”
喻嘉言急了:“谁教你这世界上有个夹色伤寒的?我教过你吗?”
学生低头:“我自己百~万\小!说看的。”(估计看的是非法小报)
喻嘉言:“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夹色伤寒、y证伤寒(那时候也管房劳后伤寒叫y证伤寒,说治疗需要补阳),房劳以后患了伤寒,只不过比普通伤寒稍微重一点而已(其势不过比常较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是这些庸医用这个词吓唬人,然后用温热之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下面,喻嘉言论述了近一千字,为了节省版面,我就不给大家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书店买本《寓意草》自己欣赏一下。
最后,喻嘉言同志做了总结,他说:“所以中医诊断学很重要,当你看到患者都脸上发暗,舌苔焦黑了(面黧舌黑),身上干枯得像柴火似的(身如枯柴),此时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团邪火在体内燃烧着呢,yy都快没了,还补什么阳(则y以先尽,何阳可回耶)?所以这个时候要除去邪热,保存人体的津y,这样机体自己才能恢复生机啊,机体恢复生机,它自己就会把病邪往外排了。”
看来高手就是高手啊,不过,这才只是个开始,后面更加惊心动魄的治疗过程多着呢。
那么,在这个医案里到底喻嘉言用了什么绝招,能够一眼识破疾病的真相,从而摆脱像那个老医生那样误诊的命运呢?
告诉各位,人家喻嘉言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诊断手段,舌诊。
要知道这诊脉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虽然古代历来重视号脉,但是实际上谁都承认,这个脉象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也就是说很有点模糊性,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中医因为诊脉耽误事儿的多了去了,所以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这个切脉放在最后,一定要其他的三诊都进行了,最后用脉诊来验证一下。
相比之下,这舌诊可就清楚多了,舌头一伸,您能直接看到,所以特直观。
舌诊出现的比较晚,在元代才出现了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一位姓敖的医生写的,这位大侠到底是谁,现在已经不知道了,好多人都以为这是位蒙古大夫,实际上“敖”姓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现在我们只知道这本书当年没怎么流传,得到书的人都捂着盖着自个儿在被窝儿里偷着学,后来这事儿被明朝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发现了,薛院长发现各位都看的什么书啊,开的方子这么灵验,拿来一看,好啊,原来你们是用舌诊来判断病情啊,这么好的技术你们怎么能够自个儿藏着呢?应该公布给天下啊,于是就把《敖氏伤寒金镜录》贴在自己的书后面给发表了,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情了,结果,这手绝活儿刚一推广,就被人家喻嘉言学来了,您没听他说吗?“面黧舌黑,身如枯柴”还用什么温阳啊,赶快泻火吧。因为这舌苔焦黑,是体内热盛的表现(现在有些吸烟的人除外),所以人家
喜欢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