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被日军手榴弹炸伤,但仍在前线督战。日军土黄色军装裹着的尸体也是满山遍野。
12日夜,日军增援部队开到,关师只能放弃夺回古北口的企图,退守第二线险关——南天门。
南天门地形险要,但兵力展布不开,为稳定防御,关麟征只得把兵力一部部往上调。日军以一个师团的重兵全力猛攻却难有进展。直至4月初,关麟征的第25师被打残了,只能以杨杰的第2师顶上去。而日军援兵也在大批涌向南天门。
小小的南天门,似乎成了整个战场的中心。
至4月末,杨杰第2师也消耗得差不多了,17军军长徐庭瑶只能咬着牙,将手中最后的1个师,刘戡的83师投入战场。中央军到底是蒋介石的宠儿,17军先古北口后南天门血战近2个月,歼灭日军数千人,始终没让日军从自己的阵地上攻破。
关键时刻,日军突破冷口,直c丰润、玉田,威长城一线整个中国军后路。为保住部队,何应钦下令前线部队全部后撤,长城各口门户d开。
5月20日前后,一路日军进迫通州(通县),宝坻日军攻占香河,北路日军到达顺义,北平重镇已处在日军三面包围之中。北平,在军事上已陷于死地。
北平已能听见隆隆的炮声,日机更是天天示威不断。城内风声日紧引得军民一片惊慌,甚至何应钦、黄绍等最高军事长官也已收拾好行囊,随时准备撤离。但蒋介石此刻正在庐山部署“剿共”,电话怎么也打不进去。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何应钦决定先斩后奏,与日军商谈停战。
早在5月3日,南京即派来了亲日派的重要人物黄郛,并任命其为行政院北平政务委员长,准备与日本人周旋。蒋介石原指望华北危急时,英、美等国能站出来说话,阻止日军威胁北平,黄郛不过为缓冲与日本人关系的一颗棋子。但国际社会对风头上的日本人并无强硬表示,只希望双方停战言和,这种话说了等于没说。
5月25日,何应钦派出参谋处长徐祖贻少将赴密云日军第8师团司令部谈判停战。日军第8师团长西义一中将以胜利者的姿态提出了停战办法:
(一)华军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以北,通州、香河、宝坻、林亭、芦台以南一带,以示华军停战的决心,请日军不再前进;
(二)于5日内日方派遣代表与华方军事当局讨论停战条款;
(三)正式谈判地点须在日军占领地内。
5月30日,曾留学日本的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受命赴塘沽与日军谈判。败军言和,自然难有公允。
5月31日,随着熊斌与冈村宁次在《塘沽协定》上签字。持续近3个月的长城抗战写下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
6月8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剿共”军事会议,再次宣称:“抗日必先‘剿匪’征诸历代兴亡,安内始能攘外,在匪未肃清前绝对不能言抗日,违者即予最严厉处罚。”会后向全军分发《作战手本》、《“剿匪”手本》等书。
蒋介石开口闭口“剿共”,一切战备训练为了“剿共”,日本人岂能不放开手脚大动刀兵,国民党军各级将领如何铁下心来抗日?一支弱旅在左右掣肘的干扰下连对手的战术特点和应对之法都未掌握就去面对一支装备精良的强敌,何以取得战斗的胜利?コこ强拐绞侵泄军人一腔热血的喷发,但仅有热血是不够的。
《塘沽协定》的签署,为日军敞开了华北大门。在中日尚未宣战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指示关东军对华北的下一步策略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逐步使华北脱离中国政府,实现日军控制下的“自治化”。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华北虽不像东北那样被坦克、大炮征服,但日军的一步步渗透使其离南京国民政府越来越远。若不是日后西安事变的爆发和“七?七”卢沟桥燃起的全面抗日的战火,华北也许将是第二个东北。
华北不是东北,但对日军来说目的是一样的。
蒋介石不抵抗之谜
转眼已到了1934年的夏天。
3年来,正当蒋介石还沉浸在剿灭中共的梦幻中时,日军已把辽、吉、黑、热河四省攫于手中,并大兵南下,压入山海关,控制了长城内外各口隘。平、津两市东西北三面受敌,中国北方丰饶的半壁河山岌岌可危。而江南上海也成了中国不设防的城市。中国,正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向沦亡的边缘。
在这3年中,日本国内也是风雨飘摇,政局动荡。内阁政府走马灯似地换了三届。但无论哪一届内阁,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国内的危机,他们的眼光总是越过茫茫的大海,盯住了遥远的中国。面对3年来日军在中国北部所取得的战果,几千万日本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欣喜若狂。而居日本万民之上的天皇裕仁,则更是心旌荡漾,激动不已。这个对日本帝国拥有无尚权力的君主,多年来始终包藏着一颗野心:他要征服中国、征服亚洲,甚至征服世界,他渴望他的帝国疆域无边,子民如云,他要实现先帝没有实现的梦想。当日军的铁蹄跨过长城,整个中国大地都感受到它的震动时,裕仁不禁大喜过望。他时常对着宫中那张巨幅世界挂图发呆。望着图中央那巨大的雄“j”形的中国,想到超过日本帝国3倍国土面积的中国东北大地已然在握,他的脸上忍不住绽出了花朵。尝到甜头的裕仁更加纵容和支持内阁、军方对中国所采取的扩张战略。这样一来,随着日军入侵战
喜欢国殇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