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兴刚从城上走下,晋世子李嗣兴便和刘震迎了上来,刘震是一脸的不情愿,李嗣兴倒是挺高兴的样子,“殿下。庆阳王深感兵多将少,欲邀末将助之,还请殿下应允。”
胡说八道。朱永兴翻了翻眼睛,很干脆地否决道:“不行,你就呆在吾的亲卫队里,保护吾的安全。”
“殿下。您就让末将上阵杀敌吧!”李嗣兴急道:“临行时,父王再三告诫,要末将勇猛作战,为殿下讨伐安南效犬马之力,万不可贪生怕死,丢了他的脸面。殿下关切之情。末将感念于心,但亦不敢违父王之意。”
朱永兴皱了皱眉,李定国确实跟他说过类似的话,但这也许就是客气之语,象家长送孩子上学,差不多也会跟老师说“请严加管教”之类的话。只是李嗣兴确实很喜欢战阵冲杀,若不答应。难保他又会趁自己没留意而擅自行动,反倒更加危险。
“庆阳王,你多派些兵丁跟随,保护好晋世子。”朱永兴无奈地点了点头,又瞪着李嗣兴说道:“为将者,非是勇猛,非是身先士卒,便是称职。莫忘了你的责任,莫忘了手下士兵的安危全取决于你。”
“殿下教诲,末将谨记于心。定不敢违。”李嗣兴见愿望达成,赶忙躬身恭谨地连声答应。
朱永兴摆了摆手,接过杨国骧递来的马缰绳,翻身上马,奔向自己的住处。
………………
“欺人太甚。竟视我郑氏为无物。”郑桧一想起信使所带回来的明军的回应便气往上撞,连午饭也是食之无味,只觉胸中气闷。安南形势复杂,莫氏未灭,在高平、七溪、谅山等地有些拥护者;南方阮氏又是死敌,现虽对峙,可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趁着明军讨伐而趁机异动。迁延时日,对明军不利,对安南也不利。
所以,当时出征时郑柞所定下的策略是能快则快,不使其他势力有作乱的机会。但目前的这种状况,显然不是轻易能急攻获胜的。
午后闷热,更使郑桧心中烦躁,接连派人前往骂阵,却也自知成功希望不大,只是聊且一试罢了。在营帐中,郑桧时而绕地而走,时而痛骂诅咒,最后坐在椅中,苦思不得其法,便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大人,大人。”连声的呼唤把郑桧从昏睡中惊醒,立刻便怒气勃发,随手一个茶杯砸了过去。
幕僚一声痛叫,幸好没砸到头脸,赶紧说正事,否则还不知道扔过来什么东西呢,“大人,明军出城迎战了,骂阵起作用了。”
郑桧愣了一下,用力摇了摇头使自己清醒过来,有些怀疑地追问道:“当真?”
“真的,肯定当真。”幕僚用力点头。
“好。”郑桧大声叫道:“传令,全军出战,击败明军,收复失地。”
……………
骂阵这种小儿科的东西,也只在评书演义中有作用。明军确实出战了,但却不是骂阵的效果,而是被风吹出来的。
安南虽然内战不断,但他们的那种战斗与明清两军的厮杀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起码在朱永兴看来,一场只在灵江附近打上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战争,很是难以想象。估计多数时候也就是两军大眼瞪小眼地对峙,然后有一些小的接触战而已吧?
这说明什么,说明安南将领缺乏应变的才能,打仗也是规规矩矩,没有什么灵活机变的战略战术。所以,明军列阵而战,却是有着另外的破敌策略,而且要借助于风向。
郑桧等安南将领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对明军火炮的判断。他们不知道轰天炮,只是按常规理解,认为明军火炮肯定笨重,守城自然是好,但野战却难以发挥威力。而轰天炮的轻便易携,可以很快投入战斗,并能灵活地提供火力支援,却是他们万万也没想到的。
两军在旷野中列阵对峙,真正的决战即将开始,双方将领们都观察着敌阵,寻找着其中的弱点和突破口。
安南军队采用了传统的一字长蛇阵,郑桧想得很简单。那就是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以排山倒海的势头突破明军的阵型。整个安南阵容横跨东西,布满了整个视野。中军数量更多,排列更密,后面还有大象的影子。
明军则排出了五个方阵,准确说应该是十个纵队小阵。每个小阵之间留出了一条相当宽的通道,贯穿了整个纵深。这是对付安南战象冲锋的,可以使大象在受惊奔跑时通过。
当然,每个方阵的前面,都安排了专门射击大象的火铳手,他们装备的是从缅甸缴获来的重型火铳。虽然笨重,射击时需要支架,但枪弹威力大,正是对付大象的有力武器。
安南人竟然没有把战象布置在最前面,朱永兴稍感意外。本来他是准备承受住安南战象的冲击后,再展开反击的。但现在显然是不用了。
明军用的是车阵吗?郑桧等安南将领对明军阵列前那些板车感到疑惑。这种板车很低矮,轮子只有正常马车的三分之一大,但很厚重结实。车前方探出几杆长矛,车厢则被木板挡住,象武钢车,但怪模怪样的。嗯,再看看。不要轻动,反正优势在我。
从准备到出城,再前进数里、两军对峙,有两个时辰了吧?朱永兴决定率先发起攻击,王旗升起,亲卫们高举着在阵前跑动两次,“威武,万胜!”的呼声响彻战阵上空,马宝等人立刻按照计划开始指挥。
在隆隆的战鼓声中,明军阵势缓缓移动。向里许外的安南军队压了过去。几百名骑兵
喜欢逆流伐清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