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令人完全理解不了。
希拉瑞安还是觉得冷,再度裹紧了衣服。
此前,汪达尔王雷蒙诺索斯——正是图尔珂玛的前岳父——曾经极力怂恿阿提拉与西哥特开战,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加入阿提拉一方。不过直到阿提拉渡过莱茵河,也没看到汪达尔一艘船从地中海上驶来。这加剧了他的愤怒。他打算踏平高卢,在转过头来踩死汪达尔。而这些的前提——他的目光也聚焦在了香槟平原上。
卡默洛特230年6月26日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著名的沙隆之战在一片晦暗的灰蓝色中开始了。
德兰格尔把联军按照民‖族分为几部分,分别担任左路、中路和右路。战法较为保守、善于防守的罗马重步兵居左侧,他们列成严密的长矛方队,有效地抵挡住阿提拉各仆从国的进攻。而爱好横冲直撞的西哥特轻重骑兵则位于联军的另一侧,即使面对的敌人是自己的同胞东哥特人,西哥特猛将们也不会心慈手软分毫。他们先用骑兵冲散敌军战阵,随后步兵跟上掩杀。
而联军的中路则是以不列颠人为主的“杂牌军”,这样说是因为它囊括了一些同样在高卢地区的其他蛮族。可他们面对的敌人却是敌方最精锐的、阿提拉亲自率领的东方铁骑。
敌军进入战场后,德兰格尔的军队向左侧撤退,亮出敌军的侧翼给早已占据高地的亚瑟和希拉瑞安,骑兵的冲击力优势被发挥到最大,敌军对此毫无招架之力。但是很快,对方就调整好了阵型,队形收缩、侧面变窄,按照计划迎战。阿提拉骑马立在对面,一眼就望见联军中路一大片五彩缤纷的旗帜,顿时明白这是一支混编的军队,心中暗喜: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疑问,他肯定能在希拉瑞安和德兰格尔把他合围之前,突破敌方中路这个突破口,把敌军分隔成两半再分而灭之。
然而事实的结果却是相反的,中路并不是乌合之众,他也没能快速却预想中的胜利。中路军有阿兰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还有不列颠人;当亚瑟一接到这个安排时,立刻意识到了这种组成的脆弱性。他一眼就看出,德兰格尔和希拉瑞安谁也不想费工夫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人周旋,就把烫手山芋统统丢给了他。如果中路军因此战斗力薄弱,给了敌军制造突出部的机会,希拉瑞安正好从右侧达成分割合围的目标。
这哪是他的计划!于是他火速安排凯、兰斯洛特、高汶和加赫里斯几个人前去疏通,分别为这些蛮族的领袖准备了礼物和说辞,务必使他们在危机之下达成一致,听从自己的调遣。最终几家在大敌当前的危机感之下空前团结地达成了一致,暂时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到沙隆之战开始时,中路军也成了和左右两路无异的铁板一块,阿提拉久攻也未能克下。
这就为沙隆之战真正的主力右路军争取了时间。
重骑兵是个昂贵的兵种,繁琐的护具与武器维护需要钱,士兵的军饷也要比其他兵种高。不仅昂贵,它还不容易调动。因此,大多数国家即使知道重骑兵的厉害,却很少有人肯花钱费力去养,要么是养‖不‖起,要么是划不来。但西哥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疑虑,在部落时代,早期的重骑兵就已经是他们征战四方的重要力量,建‖国后更是被发扬光大。不管是抢的也好、要的也罢,西哥特攒下了不少财富,使它负担得起昂贵的常备军;加之国内有一批能干的将领,重骑兵遂被他们使用得得心应手,成了看家法宝。
沙隆之战也不例外。在这种所向无敌的猛攻下,东哥特人的防线很快就溃散了。后面的交给步兵来做,希拉瑞安带着跟上来的轻骑兵部队,头也不回地刺向中路敌军的后方。此时,阿提拉正和亚瑟他们死磕,丝毫没有意识到后院已经起火。等他发现时,希拉瑞安已经杀气腾腾地到了眼前。
阿提拉环顾四周,东哥特人已经溃不成军,右路的仆从国们也被德兰格尔牢牢控制着。罗马重步兵战法虽然相对保守,但不代表他们只会一味防御。史诗时代的英雄们多少还在今天的罗马留了一丝魂魄,战场上的罗马士兵绝不是脆弱的一环。阿提拉右路军被德兰格尔死死地咬住,根本抽不开身。这就和高卢总督战前许诺的一样:“我不一定能帮你们消灭你们眼前的敌人,但我一定能让你们不面对更多的敌人。”
被称为“上帝之鞭”的东方霸主现在有些着急了。他被前后夹击,左右还不能来帮他。但多年培养的大将风度让他临危不乱,战斗依旧在艰辛地进行,直到入夜。
不过入夜以后,局势就渐渐变得不被人所控制。
作者有话要说: 很抱歉,最近两个星期都没有更新。但是请相信这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12-17号去了外地,电脑不在身边;
原因之二,9月13-14号我要去开会,现在在做会前准备;
原因之三,快开学了作者要参与管理学校的社团工作。
综上三个原因造成了作者更新的一再延误,在此再次对给大家造成的不耐烦表示深刻歉意。
然后来侃点别的,作者最近做出了弃掉手稿的决定,因为手稿和修改稿差别过大无法愉快地玩耍a
还有,看文的同志们应该注意到了,本章基本上都在谈总督和西哥特王的内容……没错,高卢卷已经彻底分为两条故事线,一条是亚瑟那拨人一条是他们。不出意外的话应
喜欢(圆桌骑士同人)(圆桌骑士bl)卡默洛特黎明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