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之策也。”
“希望是救急之策吧……”王巨摇了摇头道。真要是救急之策,又倒好了。
他顿了顿说:“一旦落实,纷扰再所难免。你若听我一言,我只说一言!古今往来。君王最高境界,乃是永不加赋。那怎么可能?”
就象宋朝立国。就那么点人口,那么一点官员,那么一点官兵,那么一点宗室。
现在有多少官员官兵宗室?不加赋税,大家岂不是一起得饿死?
“永不加赋,那是一个梦想了,不过青苗法实施后,请切记四个字,永不加利!”
具体放贷数量吕惠卿没有说,但王巨还记得一些,三路钱粮合计是一千五百万贯(石),因为王巨修建了郑白渠,可能现在的数量更大,但不会大太多。
用此做本金,将原来常平仓赈籴赈粜性质变成赈贷性质,也就是青苗贷,依然有赈籴赈粜,不过变成了为辅,赈贷才是为主。
利息也未提,不过早先也说好的,是二分利。
可能许多人看不透,有的说它敛财,有的说它是惠民,若真是惠民之举,向贫困百姓发放这个青苗贷,打击高利贷,还真是惠政了。但不可能,一向贫困百姓发放,能敛多少钱粮?二是贫困百姓偶尔放一放还可以,放多了,他们不偿还,必然引起更多的纠纷。所以青苗法真正出台后,是依户等高低依次发放的,高贷户贷得越多越好,真正的下等户与佃户贷款数额却不得超过一贯五百文。
为什么,下等户偿还能力有限!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高等户需要这个青苗贷吗?不强配可能吗?
所以它是以敛财为主,惠民为辅的变法。
就是敛财!
因此王巨说,不求不强配了,但求不加利息。
如果按照原先的策划,只有二分利,至于一些遇到困难百姓,可以让他们拖到来年辰光好的时候偿还,这个是征二分利,还是按年限征四分利,吕惠卿奏章里未说。
但不管怎么样征,它的年利就是二分!
那么就征吧,然而实施下去,本来向豪强摊派就引起了不满,又打击了高利贷,更加不满!但征的时候又冒出来三分利,甚至有的百姓拖欠后,胥吏按照半年三分计算,一年则变成了六分,两年则变成了十二分。比如一户贫困百姓春天借了十石粮食,当年遇到困难,无法偿还,但可以拖欠,第二年略有丰收,偿还十二石粮食,那不会有怨言的。就是偿还十四石粮食,百姓还会感谢朝廷。然而经胥吏一变,则变成了偿还二十二石粮食。百姓如何偿还?
那么不仅是敛财,而且还成了苛政!
如何不落反对派的口实!
王巨说的永不加利,就是指这个。
吕惠卿显然低估了下面的官吏,他点头道:“本就是惠民之举,如何加利呢。”
惠民之举?王巨无奈地笑,又说了一句:“吉甫兄,为什么刚才你读这篇奏章里,满朝文武没有一人反对?”
喜欢暗黑大宋请大家收藏:(m.dmbook2.com),第一版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